14 KiB
title, author, top_img
| title | author | top_img |
|---|---|---|
| Linux | 文永达 | https://gcore.jsdelivr.net/gh/volantis-x/cdn-wallpaper/abstract/00E0F0ED-9F1C-407A-9AA6-545649D919F4.jpeg |
Linux
简介
在linux系统中,没有盘符的概念。 一个盘。/根目录 没有图形化界面 通过指令操作
linux指令是可以传参数的。
在Linux系统下,万事万物皆文件。
Linux的文件结构(19个)
bin:存放的是二进制的可以执行文件。(重点) sbin:存放的是二进制的可以执行文件。super,只有root用户才能访问 etc:存放系统配置文件(重点) usr:用来存放共享的系统资源 home:家目录(重点) root:就是root用户的家目录 dev:存放设备文件
Linux指令
ip addr(ip a):查看主机的ip地址 clear:清屏
跳转目录:
# 跳转指定目录 root目录下的www
cd /root/www
# 返回跳转前的目录
cd -
# 跳转上一级目录
cd ../
# 跳转根目录
cd /
# 跳转root目录
cd ~
复制粘贴:
# 把aa.txt复制到init目录下
cp aa.txt init/
# 把init文件夹以及所包含的文件复制到 spring文件夹下
cp -r init spring/
ls: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目录 ls -l:给ls指令传了一个参数l。等同于ll。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目录的详情。 ls bin:ls后可以接目录名,要么接绝对路径。 tab键:提示作用。自动补全。 cd (cd ~):代表回到家目录 pwd:查看当前所在的目录 方向键↑和↓:浏览历史指令
mkdir:创建目录 mkdir -p:创建多级目录 cp aa.txt init:复制粘贴。把aa.txt复制到init目录下 cp -r init spring:复制粘贴。把init目录以及包含的文件复制到spring目录下 mv aa.txt xiaoqiang.txt:重命名。把aa.txt重命名为xiaoqiang.txt。 mv bb.txt spring:移动。把bb.txt移动到spring目录。 mv -f spring aaaaa:在覆盖前不提示 mv -r aaaaa bbbbb:强行覆盖。前提是被覆盖的目录和覆盖的目录要结构相同。(慎用) rm xiaoqiang.txt:删除xiaoqiang.txt rm -f spring.xml:强行删除spring.xml,没有确认提示 rm -r init:递归删除init目录 rm -rf bbbbb:递归删除bbbbb并且没有确认提示(慎用) rmdir aa:删除空目录aa(用的很少) rm -rf *:删除所有的目录及文件(慎用)
cat: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(一部分)。.java,.py,.c++,.xml,.html,.js,.css more:分页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。只能向下查看,不能向上翻页。 less:分页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。上下翻页。通过PgUp和PgDn进行上下翻页,↑和↓一行一行的查看。输入q退出查看。 top -n 10 xxxx:查看文本文件的前10行 tail -n 10 xxxx:查看文本文件的后10行 tail -f xxxx:实时监控文本文件的变化 Ctrl + c:几乎可以退出所有的操作 echo:打印输出一句话。也可以用作向文本文件内写入信息。会自动追加并换行。
find: 查找文件夹或目录 find /usr -iname "*docker*" 查找/usr目录下 名称为docker 的文件或目录 模糊查询 并忽略大小写
压缩:
1、打包,把多个文件打成一个包。 2、压缩,把文件占用的大小进行压缩。
tar命令:用来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。 -c 建立一个压缩文件(打包) -x 解开一个压缩文件(解包) -z 是否需要使用gzip压缩 -v 压缩过程中是否显示文件日志 -f 使用的文件名 tar -cf:只打包,不压缩,不显示日志 tar -xf:解压文件,不显示日志 tar -cvf:只打包,不压缩,显示日志 tar -xvf:解压文件,显示日志。 tar -zcvf:打包压缩,显示日志 tar -zxvf:解压(最常用)
系统服务:
systemstl:操作系统服务。 status:查看某个服务的状态 stop:终止某个服务 start:启动某个服务 restart:重启某个服务
systemctl status mysqld
网络服务:network 防火墙服务:firewalld Mysql:mysqld systemctl status network
网络状态:
# -l或--listening 显示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
# -n或--numeric 直接使用IP地址,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。
# -p或--programs 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识别码和程序名称。
netstat -lnp | grep 8080
文件详情:(以home目录为例)
d:说明当前文件是一个目录(- 代表的是文件) rwx:r,可读;w,可写;x,可执行。(代表当前文件的创建者的权限) r-x:代表的是和文件创建者的同组的用户的权限 r-x:代表的是其他用户 2:链接数 root:创建者 root:创建者所在的组 6:文件占用空间的大小(字节) Apr 11 2018:最后一次修改时间 home:文件名或目录名
进程管理
ps 查看前台进程 ps -aux 查看所有进程详细信息 UID 用户 PID 进程ID ps -ef 查看所有进程详细信息 UID 用户 PID 进程ID PPID 父进程ID 父进程id为1 为系统进程 top 动态显示进程 ps -aux|grep network 查看所有进程详细信息,并搜索network进程 kill 根据PID,终止进程 kill -9 强制终止
vi命令 编辑器
i 切换到编辑模式 ESC 切换到命令模式 :wq 保存并退出 :q 不保存退出 :w 保存 :q! 强制不保存退出 :wq! 强制保存退出 a 在光标后插入 A 在光标当前行的行尾插入 i 在光标前插入 I 在光标当前行的行头插入 :set nu 显示行号 :set nonu 取消显示行号 gg 到文本的第一行 G 到文本的最后一行 u 后退一步 相当于 Ctrl + z Ctrl + r 前进一步 Shift + zz 保存退出 跟:wq一样 起始行号,结束行号 del 删除对应范围内的行
安装vim编辑器
yum install -y vim
配置网络
cd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
vi ifcfg-ens33
TYPE=Ethernet
PROXY_METHOD=none
BROWSER_ONLY=no
BOOTPROTO=dhcp
DEFROUTE=yes
IPV4_FAILURE_FATAL=no
IPV6INIT=yes
IPV6_AUTOCONF=yes
IPV6_DEFROUTE=yes
IPV6_FAILURE_FATAL=no
IPV6_ADDR_GEN_MODE=stable-privacy
NAME=ens33
UUID=08913b58-0bc2-42c5-8b59-6782e0029d7b
DEVICE=ens33
ONBOOT=yes
# 修改ONBOOT=yes
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
ip addr
软件安装
rpm 本地安装 yum centos安装软件 需要源
安装screenFetch
#使用wget 下载安装包
wget https://github.com/KittyKatt/screenFetch/archive/master.zip
#使用unzip解压,unzip需要安装
yum install unzip
unzip master.zip
#移动
mv screenFetch-master/screenfetch-dev /usr/bin/screenfetch
用户
who am i 查看当前用户 who --count 查看当前登录用户数量 exit 退出登录 groupadd 创建用户组 groupdel 删除用户组 useradd xiaoqiang -g user 创建一个用户xiaoqiang,并指定用户组user passwd xiaoqiangf 给xiaoqiang用户指定密码 su 切换用户 从root切换到其他用户不需要输入密码 如果从其他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,需要输入密码
权限管理
Linux 下文件有三种权限 r 读 w写 x可执行
chmod 755 file
安装MySQL
有些Linux会自带MariaDB数据库,所以需要先卸载
列出安装的MariaDB的包
rpm -qa | grep mariadb
得到查看到的包名
卸载包 后面加上包名
rpm -e --nodeps mariadb-libs-5.5.68-1.el7.x86_64
自此下载MariaDB已经完成了
切换到home目录下
cd /home/
安装 wget 并下载yum库
yum install wget -y
wget https://repo.mysql.com//mysql80-community-release-el7-1.noarch.rpm
rpm -Uvh mysql80-community-release-el7-1.noarch.rpm
cd /etc/yum.repos.d/
vim mysql-community.repo
选择要安装的MySQL版本
[mysql57-community]
name=MySQL 5.7 Community Server
baseurl=http://repo.mysql.com/yum/mysql-5.7-community/el/7/$basearch/
enabled=0 // 将这里的0改为1
gpgcheck=1
gpgkey=file:///etc/pki/rpm-gpg/RPM-GPG-KEY-mysql
[mysql80-community]
name=MySQL 8.0 Community Server
baseurl=http://repo.mysql.com/yum/mysql-8.0-community/el/7/$basearch/
enabled=1 //将这里的1改为0
gpgcheck=1
gpgkey=file:///etc/pki/rpm-gpg/RPM-GPG-KEY-mysql
enabled=0为禁用对应版本的YUM库,enabled=1为启用,默认8.0的配置为enabled=1,安装5.7的话,我们就把8.0的enabled=1修改为enabled=0,然后把5.7的enabled=0修改为enabled=1
安装MySQL并启动
yum install mysql-community-server
service mysqld start
第一步安装成功之后,然后启动MySQL
如果失败了,提示GPG
RPM 维护一个单独的密钥环,因为它是一个系统范围的应用程序,而用户的 GPG 公钥环是一个用户特定的文件。要将 MySQL 公钥导入 RPM 密钥环,首先获取密钥,然后使用 rpm --import 导入密钥
# centos
rpm --import https://repo.mysql.com/RPM-GPG-KEY-mysql-2022
# Ubuntu:
wget -q -O - https://repo.mysql.com/RPM-GPG-KEY-mysql-2022 | apt-key add -
yum install mysql-community-server
查看MySQL初始密码
sudo grep 'temporary password' /var/log/mysqld.log
登录MySQL
mysql -u root -p
设置密码的验证强度等级
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policy=LOW;
设置密码长度为6位
set global validate_password_length=6;
修改MySQL初始密码
ALTER USER 'root'@'localhost' IDENTIFIED BY '123456';
给root权限开启远程登录
use mysql;
select user,host from user;
update user set host = '%' where user = 'root';
flush privileges;
配置Java环境变量
将tar.gz格式的jdk解压后移动到/usr目录下
mv jdk1.8.0_301/ /usr/
编辑/etc目录下profile文件 G到最后一行
vim /etc/profile
export JAVA_HOME=/usr/jdk1.8.0_301
export PATH=$PATH:$JAVA_HOME/bin
:wq保存退出
重新加载配置文件
source /etc/profile
CentOS7防火墙
放行特定端口
firewall-cmd --add-port=6379/tcp --permanent
重新加载防火墙
firewall-cmd --reload
查看防火墙开放的端口
firewall-cmd --list-all
指定作用域开发防火墙端口
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add-port=3306/tcp --permanent
# -zone 作用域
# -add-port 添加端口,格式为端口/协议
# -permanent 永久生效,没有此参数重启后失效
分配Swap
查看分区大小
free -h
使用dd命令创建一个swap分区
dd if=/dev/zero of=/home/swap bs=1024 count=4194304
count的值是:size(多少M)* 1024
格式化swap分区
mkswap /home/swap
把格式化后的文件分区设置为swap分区
swapon /home/swap
swap分区自动挂载
vim /etc/fstab
# G 在文件末尾加上
/home/swap swap swap default 0 0
关闭Swap
swapoff /home/swap
修改swap使用率
swappiness的值的大小对如何使用swap分区是有着很大的联系的。swappiness=0的时候表示最大限度使用物理内存,然后才是 swap空间,swappiness=100的时候表示积极的使用swap分区,并且把内存上的数据及时的搬运到swap空间里面。两个极端
查看swappiness
cat /proc/sys/vm/swappiness
修改swappiness值为60
sysctl vm.swappiness=60
但是这只是临时性的修改,还要做一步
vim /etc/sysctl.conf
# 编辑这行
vm.swappiness=60
Windows Linux子系统
WSL2
打开 Windows Terminal PowerShell
安装
wsl --install
微软官方文档 安装 WSL | Microsoft Docs
默认安装Ubuntu 20.04 LTS版
更改默认安装的Linux发行版
wsl --install -d <Distribution Name>
/mnt目录下是Windows系统的挂载盘,可直接访问Windows磁盘文件
通过FinalShell连接WSL2
- 需要先删除ssh,再安装ssh
apt-get remove --purge openssh-server #先删ssh
apt-get install openssh-server #再安装ssh
rm /etc/ssh/ssh_config
service ssh --full-restart #重启ssh服务
- 修改配置文件
vim /etc/ssh/sshd_config
Port 6666 # 指定连接端口 6666
ListenAddress 0.0.0.0 # 指定连接的IP
PasswordAuthentication yes # 开启密码认证
PermitRootLogin yes # 开启root用户登录
- 重启ssh(每次重启wsl都要执行该语句)
service ssh --full-restart
- 重新生成host key
dpkg-reconfigure openssh-serve
FinalShell就可以连接WSL2了
安装Nginx
tar -zxvf nginx-1.21.4.tar.gz
cd nginx-1.21.4/
./configure
make
make install
安装.Net 6 SDK
sudo rpm -Uvh https://packages.microsoft.com/config/centos/7/packages-microsoft-prod.rpm
sudo yum install dotnet-sdk-6.0
dotnet --info
安装Node.js
从官网下载Node.js安装包
地址:Download | Node.js (nodejs.org)
上传
# 解压
tar -xvf node-v18.12.1-linux-x64.tar.xz
# 重命名为nodejs
mv node-v18.12.1-linux-x64 nodejs
# 移动到指定目录
mv nodejs /usr/local
# 软链接方式让npm和node命令全局生效
ln -s /usr/local/nodejs/bin/npm /usr/local/bin/
ln -s /usr/local/nodejs/bin/node /usr/local/bin/
# or 加入环境变量
vim /etc/profile
# 加入下面行
export PATH=$PATH:/usr/local/nodejs/bin
# 查看nodejs是否安装成功
node -v
npm -v
# 如果报错
wget https://ftp.gnu.org/gnu/glibc/glibc-2.17.tar.gz
tar -zxvf glibc-2.17.tar.gz
cd glibc-2.17
mkdir build
cd build
../configure --prefix=/usr --disable-profile --enable-add-ons --with-headers=/usr/include --with-binutils=/usr/bin #安装 make && make install
docker run -itd --name nodejs -v /usr/local/bin/npm:/usr/local/bin/npm n
查看硬盘空间
# 统计磁盘整体情况,包括磁盘大小,已使用,可用
df -lh
# 查看根目录下文件夹大小
du -sh /*
